我们的兄弟:王林---一次青海行,一生青海情
一次青海行 一生青海情
这里有闻名世界的可可西里,有穿越时空的唐蕃古道,有华夏最美的山峰,有中国最美的湖泊,这里是三江之水的源头,这里是地球的最后净土……这里是博大而丰厚的大美青海。
这里,曾是王林拼搏奋斗,筑梦人生的第二故乡。
2012年12月,王林作为援青博士团成员,也是中心第一批援青干部,挂职青海省交通运输厅,任厅长助理。
两年间,他的足迹踏遍青海七十多万平方公里,从人迹罕至的无人区到高海拔的苍山绝岭,他像一名行者,在交通信息化的道路上不停跋涉。
王林还记得第一次到果洛地区,大雪中的养路工,拦住他的车子,请他们一起吃饭,仅仅提出一个请求:让王林和他说说话。语言交流,这种与生俱来的沟通,在地广人稀的青海都成为奢望。听当人说,三天不说话,人的语言功能就开始退化,而很多地方还延续着“人背马驮”的原始运输方式,王林深刻地感受到青海与内地交通发展的差距,失去信息化建设这双“眼睛”,很多车辆发生事故甚至车毁人亡都不得而知……
这让王林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如何改变青海省交通信息化这块短板?
他认真梳理近五年来青海省交通运输尤其是信息化方面的工作,深刻剖析了交通基础设施情况、运输服务水平、安全监管状况及信息化工作,亲自执笔编制了《2013-2015年青海省交通信息化建设总体方案》,对推进青海省交通信息化建设进行了定位、分析和设计,统一了思路,勾画了发展蓝图。
交通信息化工作是件非常庞大而又辛苦的工作,除了做好顶层设计还需要实地踏勘。短短一年,王林的足迹踏遍了青海省8个州(市)、40个县区。风霜雪雨、披星戴月,经常连续5到8天的走访,每次行程均在几千公里,他克服高原缺氧的恶劣条件,多次翻越昆仑山、巴颜喀拉山、阿尼玛卿雪山、唐古拉山口,穿越柴达木盆地,抵达三江源头……
博大而壮美的青海,王林却无暇欣赏沿途美景,他一心埋头踏勘沿线,所到之处,尽可能到公路段、养护工区、运管所、治超站、收费站访问交流,有时还与当地政府及水利、国土部门交流,了解他们的实际问题和困难,探寻解决的途径。
为了做好外场设施建设的布置点位,王林如一名工匠般精雕细琢,对选取的设备布置点详细勘察,甚至独自一人沿着公路实地踏勘,无论是大雪纷飞还是烈日当头,他用步履丈量着青海……简易工棚成为他常住的“客栈”,经常被虫子咬得整晚睡不着觉。
王林说:“当我一个人躺在四千米的草原上,望着满天的星辰,那一刻,我的内心很满足!”
在调研青石嘴超限站时,曾发生50多辆大货车闯关通行、殴打站长及员工的暴力事件,这让王林痛心疾首,他当机立断,现场决定增设视频监控点,重点抓拍闯关通行车辆,而这更增加了他的信心,要尽快让青海省交通信息化发挥作用。
两年间,王林交出了一张满意的答卷,在他的努力推动下,青海省交通信息化建设水平从全国末位上升到全国平均水平,王林的实干精神为青海省交通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在王林心中,更令他难舍的是青海并肩作战的好朋友,“青海民风淳朴,在高原生活,哪怕帮你背一袋米上楼都是一份情谊,那些停电的冬夜,大家围坐在烛火下取暖的画面……即使现在回到北京,手机来电显示是青海号码,心里都会觉得特别亲切……”
2014年离任前,王林在述职报告中写下这样一段话:700多个日日夜夜,难舍之情油然而生。时光虽短暂,却是我人生一段特殊的经历。无论未来如何,我都愿意为这里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一次青海行,一生青海情。我深深地爱上大美青海,爱上这里勤劳、朴实的人们。青海,我的第二故乡。
春天的使者
讲述者:青海省公路网运行监测与应急处置中心副主任 杨培红
2013年前,青海省交通信息化工作一直没有突破,可以说几乎为零,冻结在一个层面,停滞不前,基本都是一些简单的小系统、应用系统之类的软件。王林来后,组织了信息化二期、三期工程,这两个工程使青海省交通信息化从全国的末位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向前迈出了一大步,为青海省交通信息化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做出了特殊的贡献。
王林来的时候,我们的路政、运管、海事、交通学院、公路局等部门的信息化建设过去基本就是零,仅仅运管局和高管局有一些基础设施,通过信息化二期、三期,建设了青海省公路网运行监测与应急处置中心,填补了这些空白,将交通系统各条口的信息数据汇总,真正做到为人民出行服务。
今年1月20日,交通运输部党组副书记、部长李小鹏,副部长戴东昌一行赴青调研指导交通运输工作,在青海省公路网运行监测与应急处置中心,李部长详细了解青海路网运行服务保障及路警联动应急处置情况,并对青海省交通信息化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成绩的背后离不开王林的辛勤付出。
回首我们并肩奋斗的日子,我最想感谢的人就是王林,他为我们带来了青海省交通信息化的春天,我们亲切地称他:春天的使者。
2013年10月启动ETC建设,海东、曹家堡收费站作为试点,正式面向社会开通运行。截至目前,青海已发行用户6万多张,有效缓解了高速公路拥堵的情况、提高了通行效率、极大方便了公众出行,取得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青海省12328交通运输服务监督电话,于2014年9月正式开通运行。目前,已在全省范围内开通,并实现了部省市(州)三级联网,业务覆盖全省高速公路、普通公路、道路运输、城市客运、水运海事等领域,实行汉藏双语24小时服务,群众满意度达到98.3%,被交通运输部评为“2015—2016年度全国12328电话十佳服务中心”,在交通运输行业和群众之间架起了一座连心桥。
2014年3月成立的青海省公路网运行监测与应急处置中心,主要承担全省路网日常运行监测、重大突发事件预警与应急处置技术支持、公路交通出行信息服务等工作。目前全省共设5个局级中心、32个分中心和186个监控站,实现全省高速公路、国省干线公路、运管、海事、路政执法等子行业共计2100多路视频、122处交通量调查点的数据接入,以及对134辆路政执法、公路养护车辆的视频数据和2300多辆“两客一危”车辆的卫星定位与联网联控,基本建立起全省路网运行监控网络。
传递温暖
---记者手记
3年前,王林到大通县调研时,结识了一名13岁的贫困学生——马萍。当时,因为家庭窘迫,马萍的家人多次提出让她辍学,为了帮助马萍顺利完成初中学业,他一次性签署了10年帮扶协议,拿出初中阶段的全部资助款8760元交到了马萍手中,感动了在场的所有人。几年来,他一直资助这位贫困的回族女孩,从未间断过。4月中旬,我们来到马萍的家,一座雪山脚下的小村庄。
马萍家的老房子是一座泥坯平房,房顶上搭着草梗,破败不堪、十分简陋,很难想象这里曾经是一个家。老房子旁边有一座当地政府出资新建的简易玻璃钢房,家徒四壁,最贵重的物品就是一台老式电视机。
马萍的奶奶六十多岁,因为患有小儿麻痹症,半身不遂,行动不便;妹妹7岁、弟弟5岁,父亲经常在外打工,这个家里里外外都靠马萍一人张罗,洗衣、做饭,做家务,照顾奶奶和弟妹成为她学习之余的全部生活。
为了迎接我们,马萍特意炒了一盘青菜,做了一张大饼,煮了一锅米饭。她说,平时家里只吃两顿饭,一般一次做四五张大饼,连续吃几天,家里来客人才会炒一个青菜。她热情地招呼我们一起吃饭,虽然米饭嚼起来很硬,似乎没熟,但我们都吃光了,看着她满足的笑容,我的心里多了一份欣慰。
王林一直紧紧地握着奶奶的手,老人激动地说了许多,可能是回语或是方言,我一句没听懂,也许一个手势、一个眼神,他们就能明白彼此的心意。我想,民族情意就是生长在心中的爱。
当地人说,这里的女孩子能读完初中就很幸运了,因为思想传统,女孩子受教育不被重视,一辈一辈过着相似的生活,安于现状,周而复始。
王林深有感触: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我的一个体会是,教育扶贫才是根本,让贫困地区的孩子掌握知识、改变命运、造福家庭,是最有效、最直接的精准扶贫。
王林说,只要马萍能坚持读书,他就会一直帮扶她学下去,让马萍走出大山是他最大的心愿。
在大通县,我们遇见了王林的两名北大学弟,他们正在大通县中学支教,谈起教育扶贫,两个小伙子津津乐道,满腔报负,正在计划筹措教育基金,我感觉一种力量正在成长,更期待它带来奇迹。
眺望远处的雪山,行走在村间小路,你会发现如同行走在另一个空间,在这个纯净美好的世界里,或将留下一段遗憾,但至少王林和他的伙伴们正在努力着,传递着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