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兄弟:郭春启---生命的电波
郭春启,中国交通通信信息中心卫星通信事业部副总经理、交通运输卫星技术应用发展中心副主任,曾参与索马里护航、汶川地震、舟曲泥石流、马航370等重大事件的应急通信支持保障工作。
一场8级大地震,让人们感受悲怆,更凸显坚强。汶川大地震把13亿中国人的心活生生撕开一道深深的伤口,回首在汶川的日子,郭春启说,这里有失去亲人和家园的悲痛,更有坚定不移的信念和人间大爱。
生命的电波
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发生突如其来的8级地震。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的、破坏性最严重的地震。此时此刻,灾区救援的每分每秒都牵动 着全国人民的心,人员伤亡如何?救援情况如何开展……因为通信、道路完全中断,汶川如同一个信息孤岛,与外界完全失联,急需海事卫星专业技术人员前往救援。
中国交通通信信息中心立刻启动应急预案,组织人员奔赴现场救援。郭春启,作为一名转业军人,危难时刻,冲锋在前,主动请缨,到抗震救灾一线进行通信支持保障工作。
他说:“当兵的不应该在电视机前流泪,应该战斗在最前线,应该在人民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
5月14日,郭春启连夜赶赴四川。当过6年兵的郭春启对军队和作战并不陌生,当他来到位于都江堰的交通保障指挥部时,感觉到现场气氛十分紧张,所有人满脸倦容,但都不停忙碌着……
他顾不上休整,迅速开始搭建固定、移动海事卫星通信网,及时将灾区的道路毁损及抢修情况,通过海事卫星传送到交通运输部机关和相关部门,为道路抢通的指挥协调搭建了畅通的信息通道,保证了指挥部的现场视频通信。
5月14日,各大媒体同时发出一条消息:“通信几乎中断的四川汶川最先利用海事卫星电话实现通话……”
当时,阿坝州重灾区道路修复十分困难,特别是汶川至映秀的道路阻断,严重制约抢险救灾的开展,施救遇险人员以及受灾群众吃、穿、住面临极大困难。
5月15日,郭春启陪同交通运输部副部长翁孟勇乘坐军用直升机直飞震中地区映秀,郭春启背了两部海事卫星电话作为通信保障。同时,他还拍摄了大量213国道毁损的详实照片。最终,这些照片经过指挥部专家和领导的分析讨论后,为交通指挥部分析道路损坏情况、科学抢通、及时调整道路抢修方案和赴汶川救援计划,提供了大量的详实依据。这些宝贵的照片也成为交通运输部向胡锦涛总书记汇报道路抢通工作的重要资料,并为灾后道路重建提供了重要依据。
随后,郭春启又陪同交通运输部副部长冯正霖考察进入汶川的317国道,一路翻山越岭,余震不断,塌方石块不停滚落,与车身擦肩而过,车子在乱石飞溅的山路上快速穿梭。
“真实版的生死时速!说不怕那是假的,当时除了完成任务,顾不上思考其他。”让郭春启特别感动的是,沿途的学生、小孩子向他们敬礼,“现在想想也很有触动,我们做的一切都非常值得!”
在灾区工作的日日夜夜,郭春启每天背负近四十斤的各种设备,经历了几十次大小不一的余震,精神高度紧张,每天仅仅休息两三个小时,马不停蹄地奔波在救灾现场,为各个突击队培训海事卫星设备使用……横空出现的落石好几次险些砸中他所乘坐的越野车。有一次,他眼睁睁看着一块巨石瞬间把一辆小汽车砸扁。
一路上,郭春启遇到了很多战地记者,他们大都背着海事卫星设备进行采访,他主动为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凤凰卫视、上海文广新闻集团、深圳电视台、云南卫视、广东南方电视台等十几家新闻媒体进行现场或电话技术指导,保证了各大新闻媒体顺利通过海事卫星实现新闻的及时报道。
郭春启说:“那一刻,每个人都经历着生死考验,都在以自己的方式全身心付出。”
5月22日,郭春启再次奔赴灾区都江堰,此时的都江堰已经完全封城,除了应急救灾车辆外,其余车辆一律不准进入。头顶上的直升机一架一架不停地飞,拖运伤员,抢送救援物资,完全按照作战模式执行任务,就里就是战场……
连续三天,郭春启为济南军区通信指挥部建立了海事卫星视频传输系统,并且协调中央电视台,将解放军的大无畏精神,将四川和全国各地救援大军的感人画面,通过海事卫星传送到中央电视台播出,极大鼓舞、感染了全国人民。
为此,济南军区通信部部长给中心领导打电话致谢,为鼓励郭春启,济南军区授予他“战时少校军官”军衔。
回首往昔,郭春启感慨万千:“汶川地震后,我被评为了交通运输部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军转干部。其实,与现场的解放军、交通搜救队伍等相比,我做的不算什么。”
那首《生死不离》的歌时常回荡在郭春启的耳畔,“生死不离,你的梦落在哪里,想着生活继续,相信生命不息……”